該魚尾獅像坐落于市內(nèi)新加坡河畔魚尾獅公園內(nèi),是新加坡的標志和象征。塑像高8.6米,獅子頭頂部長2.3米、寬1.7米,身重40噸,主體為鋼混結(jié)構(gòu),面層飾以白色水磨石,由雕刻家林浪新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在1972年5月完成。魚尾獅像是新加坡的城市地標,從1997年沿用至今。
病害
1) 空鼓開裂
魚尾獅像是鋼混結(jié)構(gòu),常年放置于室外,熱膨脹系數(shù)高,經(jīng)新加坡專業(yè)機構(gòu)檢測,魚尾獅本體存在大量空鼓,水磨石表面布滿長寬不均勻的裂隙。
2) 滋生真菌
魚尾獅雕塑在第二次遷移后被放置在海邊,長期受到海水沖刷,滋生海藻,海藻不斷生長死亡,海藻軀體粘在雕塑表面,污染原有顏色。魚尾獅嘴噴出的水是直接從海里抽出,出水口在工作時有滴淋情況,海藻在滴淋區(qū)域不斷生長死亡,形成一塊黑疤。
保護設(shè)計:MEAK consulting
德賽堡的材料
1) 清潔膏清潔雕塑表面真菌痕跡。
2) 殺菌劑殺滅真菌,滲透型材料,在未被沖刷情況下可以長時間保護雕塑不滋生真菌。
3) 微米石灰注漿料無水泥、低收縮的無機粘合劑,開裂人造石材的注漿粘結(jié)。
4) 增強劑采用無水酒精稀釋后滲透輕微增加面層強度。
5) 憎水保護劑
溶劑型有機硅, 高效,耐久
6) 文保專用凝膠
修復(fù)前
修繕后